食品级润滑油也是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的。首先采用优质精制基础油,如加氢裂解的矿物油,它的链状饱和碳氢化合物占99%以上,不含芳香烃类,含硫量小于10ppm。而普通溶剂抽提矿物油链状碳氢化合物只占65%~75%,芳香烃占25%~35%,含硫量为13~15,000ppm。
另一种是人工合成的基础油,油分子被人工设计成一定的大小和结构,成分单一,在微观结构上不给氧化剂和水以结合的空间。还有就是近年由植物油发展的高油酸基础油HOBS,也具有高度的饱和性和稳定性。
其次是还开发了针对这些精制基础油的新一代无毒添加剂技术,以进一步提高食品级润滑油性能和安全性。两者的结合保证了食品级润滑油在食品、饮料、制药工业温湿的工作环境下能保持优异的抗氧化性、耐高低温和抗乳化性能。
由于食品级润滑油是专门针对食品机械的工作环境,如高/低温、高湿度等设计配方的,一般要求非常好的抗氧化、耐高低温和抗乳化性能。不少国内的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,特别是华北地区的。其中有不少人提到必要时会用猪油、花生油和色拉油来润滑食品机械,以满足他们认为的无污染要求。这是一种观念上的错误,也许和国内没有明确的法规和宣传有关系。
用以生产使用的食品级润滑油的配料—包括基础油和添加剂须符合下面这些FDA(联邦食品和医药管理局)的规定:
2 1 C F R178.3570
2 1 C F R172.878
2 1 C F R172.882
2 1 C F R182-(G.R.A.S.)
在2001年,NSF国际机构加入到这个领域,USDA的程序被延用下来登记新的H1和H2级列表。符合这些原则的产品被做为专利物质和非食品混合物收集在NSF白皮书中。
在这个行业还有一个被广泛谈及的标准: ISO21469,这是对润滑剂厂商的进一步规范管理。该标准涵盖了食品 、食品加工、化妆品、制药和动物食品行业。之前,相关规定在润滑剂登记注册时只涉及了润滑剂的配方和适用范围。而“ISO21469-设备安全——与产品存在偶然接触——卫生要求”认证程序要比这些规定全面的多。它规定了在润滑剂的配方设计、生产、使用及处理时,当发生润滑剂与产品可能接触的情况下,需要注意的卫生要求。该认证程序涉及了设计配方、命名、审核、风险评估、产品测试的各个阶段,涵盖了从润滑剂的生产,存储到使用的全部周期。
21.CFR 178.3570:所有可使用于H1润滑剂(包含基础油、增稠剂、润滑添加剂等)的物质列表,食品/药物制品中不得有>10ppm含量,但黏度>300cSt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油仅能含有1ppm以下。除定义于本项目下的物质列表外,食品级润滑剂还可以使用“一般公认的安全物质”及“使用前取得核准的物质”
21.CFR 178.3620(a):可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矿物白油(矿物基础油的一种)定义,食品/药物制品中不得有>10ppm含量
21.CFR 178.3620(b):技术级矿物白油(Technical grade white mineral oil),石油精炼或石油气合成、40°C黏度5~150cSt,可用于润滑食品药物机械但不得直接与制品接触
联系电话:18301839221